在中外网友的探索中,“地球村”正在具象化
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15:59    点击次数:166

TikTok用户涌向小红书后,TikTok的“停服”再次迎来了变化。令人惊喜的是,这场从TikTok到小红书的网络迁徙并没有戛然而止,许多外国网友选择留下,也有很多新的外国用户来到小红书。

2025年1月13日,小红书应用的下载量飙升至美国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首位,一批自称“TikTok难民”的外国网友“流浪”到小红书。随着最早一批用户将反馈传回TikTok,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网友加入这场“社区迁徙”。中外网友借由这次机会自行开启了文化交流,变成了网络缩小版“地球村”。

“地球村”或许是解决当前全球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案。只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、开展不同文明对话,才能消除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,携手共赢未来。

交流与对话是人类的本能。但是,长久以来,交流的需求从未消失,信息壁垒同样始终存在。好在网络的发展可以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彼此,发现共同之处,建立共同的价值观。中外网友得以在这一开放空间进行平和的交流,在“交猫税”“写作业”的玩梗中,在聊爱好、开玩笑的友好氛围间发现大家的共同之处,各国普通民众之间的善意也得以释放。

展开剩余74%

交流之后才能逐渐消弭成见和隔阂。事实上,各国人民对于海外的生活并非一无所知,但是这些“一知半解”多少掺杂了物理距离的阻隔和虚构后混杂的信息。

而正所谓国际局势的风云诡谲,永远挡不住民间交流的脚步。中美网友在小红书平台“对账”以来,从工资水平到医疗情况,从风土人情到饮食生活都有了相当程度的“透明公开”,信息茧房有所松动,一些刻板印象和荒唐的“滤镜”自然不攻自破。消除隔阂以外,民间的文化交流同样充当着国与国之间的润滑剂,让国际交往少一些碰撞和摩擦,多一些理解和认同,“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才有了具象的体现。

当然,对于这次“社区迁徙”,难免会有一些相对悲观的声音,认为当新鲜感褪去,大部分海外用户会悄然离去。但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大多数海外网友选择留了下来,而且新来的海外网友还在日益增加。

这些留下的海外用户许多是被温暖氛围、中国网友的真挚感情所打动。当陌生的外国网友涌入时,小红书社区原有的用户报以极大的善意和热情,他们真诚地赞扬外国网友分享的内容,还为外国网友的困惑提供许多建议,洋溢着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”的氛围,令外国网友感动的同时并口耳相传。

还或许是因为海外用户欣赏社区内容中展现出的真实中国。经历了玩梗和“对账”,一个不一样的现代中国形象正在外国用户脑中逐渐清晰,既古老又年轻,既有先进科技也充满人文气息,既国际化也本土化,中国的真实、多元与开放本身就带着强大的说服力和传播力,吸引更多的外国用户进一步探索。

而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,为国际社会提供的近距离观察中国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,小红书只是其中的一个。当一个可信、可爱、可敬的中国形象走进更多国家的人民心中,世界各国间的对话与合作将增添更多机遇,全球治理的公正与有效将迎来更多有利条件。

当然,文化交流自然还需要久久为功,文化交流的道路必然是在螺旋中上升,在波动中前进。

虽然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一致的,但是毕竟不同国家、民族在政治制度、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,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磨合或争执。文化交流是文明互惠、互通有无,也是求同存异、包容共生,而我们能做的只有“各美其美、美人之美”。

就如《费孝通论文化自觉》中所记录的一样:“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‘和而不同’的世界上,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、人文的层次上,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‘美美与共’的文化心态,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,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。在这场变革中,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,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利益的时候,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。但是,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、信息化的道路,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、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,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。”

这条通往“美美与共”的道路或许陌生,摸着石头过河时难免磕磕绊绊,但是探索美好世界总是会让人充满希望。不妨让我们保留更多的耐心,理解和包容路途上的荆棘,走向共同繁荣的未来。

发布于:北京市